在網絡共享平臺日漸活躍的當下,共享托盤、周轉箱以及平臺化這條路能否走通?
當初因為打車難,滴滴出行通過網絡平臺整合了閑置出租車,使調度更高效。如今以托盤、周轉箱為代表的物流單元器具租賃市場需求旺盛,已開始嶄露頭角。
企業零散共用租賃需求增大,集團企業也常有共享租賃需求。塑料托盤、周轉箱是否可以以租代買?可見
物流單元器具共享需求已經出現,未來在解決了一些較大瓶頸問題后很有可能發展成為流行趨勢。
帶板
運輸模式帶動共享托盤發展。隨著我國托盤標準化的推進,帶板運輸的模式正被不少企業接受。比如,國內一些啤酒企業開展了帶板
運輸業務,其以托盤為基本運輸單元,在周轉過程中,出入庫、裝卸速度因此加快,企業贏得物流時效的同時,還減少了托盤資源的閑置。所以,隨著帶板運輸群體的不斷增大,托盤動態共享租賃的業務體量也跟隨增大。
除此之外,一些新興電商、零售等企業,也開始尋求和使用共享托盤、周轉箱服務。從需求上看,共享服務模式在單元器具領域,正日益生成為一種新的服務模式。
標準不一、協同難等阻礙共用體系發展
據介紹,我國目前托盤市場總的保有量約為10.8億片,體量巨大。傳統的
物流單元化器具租賃服務,主要由專業化的托盤、周轉箱服務商提供。
但從數據來看,國家標準尺寸的托盤占比僅約為15%,而共享物流單元化器具主要流轉的即是標準化產品。是哪些原因阻礙了共享
物流單元器具行業的發展?
首先,標準化體系規范難。我國的托盤池中大多數是非標托盤,目前國際上主要的托盤流行的標準是國標1m×1.2m、日韓標準1.1m×1.1m、歐州標準1200mm×800mm等。目前主要推廣的是國標1m×1.2m。
為何有這么多標準?原因是,不同的生產廠商遵循不同的生產和流通、包裝標準。如外資企業應用了本國的托盤標準,所以在國內使用的托盤、周轉箱也遵循了相應的標準。包建成舉例,在富事達塑業服務的汽車企業當中,德資、美資、日韓等各類品牌使用的托盤標準非常多,周轉箱當然按以上托盤標準模數制訂,其尺寸規格彼此也各不相同。
不同標準的托盤、周轉箱之間,流轉過程中有的可以相互兼容,有的則不兼容。比如,國標和日韓標準之間可以相互兼容。以上提到的兩類尺寸的標準托盤,在裝車過程中,其可以并排擺放,能夠使寬度為2.55m的標準貨車車廂有較好的裝載率。而國際與歐標托盤同時裝載,則會出現較多閑置空間。
托盤標準不一,周轉箱尺寸和產品包裝尺寸等不同,其車輛運輸方案也不同。對于以提供標準化托盤,難以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共享服務商來說,這道標準化鴻溝難以逾越。
第二,協同問題。共享
物流單元器具流轉到下一站,是否有網點回收是首要問題。同時,網點回收及維修、損耗等成本分攤等如何計算,承擔費用的主體為誰,都需要共享平臺與網點達成共識。總的來說,任何一環節協調不一致,便會使共享過程銜接不暢。
包建成表示:“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共享這一產業鏈上的主體,是否都有盈收,利益共享是阻礙共享體系形成的關鍵問題。”也就是說,倘若網點只有保存單元器具的義務,不能實現盈利,這個網點只是純粹的被投資,勢必使網點經營者動力不足,進而使整個鏈條動力不足。
目前,許多共享托盤服務網點的作用只是存放托盤,比如某
物流園區的商戶利用閑置倉庫存放托盤、周轉箱容器。那么,存放多久能流轉出去,存儲的成本如何計算,一旦商戶有更重要、貨物價值更大的貨物需要存放,這些相對較小價值的閑置容器如何處理?
第三,物權歸屬。共享物品損壞的問題,是目前共享環境下的突出問題,共享
物流單元器具也面臨物權問題。
不管托盤、周轉箱流轉到哪個網點,物權歸屬誰,就決定了誰來處理該器具;物流單元器具的損毀、丟失、報廢等情況,需要誰關注。
當然除此之外,共享
物流單元器具平臺還會面對來自區域、行業細分領域的各種問題,需要運營平臺不斷加以完善,更需要全行業、產業鏈企業等共同關注和研究。通過先期進行小范圍的試驗和推廣,平臺逐步開放、共享、連接,使標準化托盤周轉箱等單元器具融入到大流通、大市場環境之中,才能最終建立起共享、共存、共贏的物流體系。
上海百弘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開發的物流管理系統軟件,為物流園區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及物流交易管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百弘軟件通過物流管理軟件幫助客戶節約物流成本、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電話:400-893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