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備貨量設定原則
傳統管理方法的基礎為儲備定額,即在一定的時間內需儲備多少件配件;放眼國內跟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方式是以最低備貨量為原則的儲存方法,此方法是一種比較科學、操作方便、效率及效益均很高的現代管理方法,在運用操作上適合于各類企業,更是能夠通過與相應WMS系統的數據相結合來進行操作。
二 五步搞定最低備貨量
1 建立配件與設備的對應關系
依據現有的配件目錄,同時根據設備的編號來確定配件的編號代碼,列出完整的配件目錄或清冊,建立起之間的聯系。
2 計算平均出庫值
依據僅2年消耗量的平均值列出每種配件的季、月或年的平均消耗量,同時按此折算出每個配件的平均消耗周期。
特別注意:這是一項繁重且細致的工作,有時配件的消耗規律性并不強,因此,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必要時采用加權的方法來解決。同時,在計算最低備貨量時應留有余地,以使備貨量既經濟又合理。
3 供應商梳理
每種配件都應有兩個以上的供應單位,要根據價格、交貨期和質量等綜合因素來確定每種配件的供應時間。供應時間是確定整個配件管理系統的重要環節之一,必須進行認真的科學研究,得出合適的數據。最后,在確定供應時間時應留有適當的余地,尤其是在不確定因素較多時更應注意。
4 最低備貨量計算
直接舉生硬的公式來套大家可能難以理解,下面列舉一個在網上比較有名的案例來說明如何計算最低備貨量:
如某配件的平均消耗量為每月5個(此種配件屬于消耗量比較大的配件,以按月計算消耗量比較合適,對一些消耗量較小、如幾個月才消耗二、三件的配件,則采用消耗時間的方法比較恰當),供應周期為 3 個月,如當庫存量為巧個時提出訂貨,則此 3 個月內要消耗 15 個配件,即庫存全部消耗完時新訂配件正好到貨。
然后加上一個庫存底數 5 (考慮到統計平均誤差及到貨時間的誤差等因素,這類配件的庫存底數可按 1 個月的消耗量進行計算),即最低備貨量為15+5 = 20個。即以 3 個月供應周期內的消耗量加 l 個月消耗量的備用量作為此配件的最低備貨量,到達此點時即提出訂貨。
訂貨量應不低于供應周期的消耗量,可根據批量價格等因素來擬定。一般須作經濟分析,即根據批量價格與零售價格的差價與庫存占用資金的利息作比較,以及企業經濟狀況等因素來確定訂貨批量,一般在訂貨形不成批發價格時,應以最低需要量進行多次訂貨為宜。
這樣,可以計算出每種維修用配件的最低備貨量。在計算過程中,最后增加的庫存底數是個變數,可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及使用和供應的情況進行確定,目的是要給各種不確定因素的誤差值留出余地,以保證最佳的效率和效益。
5 按照最低備貨量進行工作
當上述工作進行完畢后,即可列出全部維修配件的最低備貨量清單。必須注意,當庫存達到最低備貨量時,應及時發出警告并及時訂貨。如果沒有預警和及時訂貨的保證,此管理系統也就失靈了,就又回到了傳統的按年度消耗量訂貨的老路上,勢必引起庫存量及占用資金的劇增。所以,最低備貨量法之所以能實現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關鍵在于它已與及時訂貨系統相結合了。
結合WMS系統,則備件出人庫的情況要全部、及時地反映在計算機上,系統也須設置最低備貨量(點)的報警。即打開系統時,到達最低備貨量(點)的配件應在屏幕上有醒目的表示,如變色、發出指示記號等,并應能隨時單獨調出到達訂貨點的配件清單,以便發貨。
上海百弘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開發的物流管理系統軟件,為物流園區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及物流交易管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百弘軟件通過物流管理軟件幫助客戶節約物流成本、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電話:400-8939-255
上一篇: 如何正確合理選擇冷鏈倉儲解決方案?
下一篇:為什么說未來電商倉儲一體化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