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交通部等十四個部委發布《促進道路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間,引導發展壯大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提升穩定一支較高素質從業隊伍,2018年底前,完成降本減負等10件實事。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將強化政策支持,包括對通用集散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予以支持;研究制定道路貨運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舉措等。
那么,對于百萬億規模級別的物流產業,究竟如何做好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本文從選址規劃到發展模式,給出了答案。
物流園區選址五大基本原則
物流園區是實現物流企業辦公、貨物集散和運輸等服務活動的基礎性設施,是物流節點的硬件和物質載體。為了使物流園區能夠集中體現在功能上的有機分工、在能力上的相互協調、在空間上的合理分布,物流園區具體選址應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則:
1、交通導向原則。
交通是制約物流發展的最為關鍵的因素,選擇在交通條件好、位于貨運主要發生方向、距高速公路出入口較近的地方建設物流園區,既可以避免重復建設,也可大大減少資金投入,同時也防止了出現大量的貨物倒流和迂回運輸。
2、城規導向原則。
物流園區本身就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必然要納入城市規劃予以總體布局。由于現代物流產業涉及到辦公、交易、倉儲、運輸等諸多服務環節,占地面積較大,所產生的大量貨物運輸對周邊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選址時,一般應選擇在城市邊界。
3、地形導向原則。
物流園區占地規模較大,地勢開闊平坦,地域具有可擴展性,也為未來的拓展預留了空間。隨著城市的發展,產品物流量將增大,可能對物流園區的規模和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項目地域必須具有足夠的可拓空間,以滿足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4、經濟適應原則。
物流園區要與當地及其周邊經濟發展和產業規劃緊密聯系,滿足當地貨運量的需求,實現“人便于行,貨暢其流”。
5、設施配套原則。
物流園區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配套設施。是否具備充足的能源、水源以及良好的生活條件成為物流園區選址的一個重要因素。
物流園區五大發展模式
根據國內外與物流園區功能相同或相當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經驗,我國未來物流園區在發展模式上有五種選擇:
1、政府主導發展模式。
政府主導發展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做出物流園區規劃并組成開發機構,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來開發建設物流園區。由于物流園區具有物流組織管理和經濟發展雙重功能,因此,建立在經濟開發區模式基礎之上的物流園區項目,實際上就是在新的經濟發展背景下,突出現代物流的發展特點、趨勢和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大多數物流園區都是按這種模式在開發。
2、主體企業引導模式。
也稱為大型物流企業主導開發模式。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從物流資源和產業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由大型物流企業開發建設物流園區并率先在園區開展經營,帶動和引導其它物流企業或相關企業入園經營,逐步實現物流產業的聚集。
3、政企聯合開發模式。
由政府統一規劃,組織物流企業共同開發模式。即政府相關部門從總體上對物流園區做出規劃,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由相關企業負責具體項目的開發,共同完成物流園區的開發建設。
4、產業地產開發模式。
產業地產開發模式是指將物流園區作為產業地產項目,通過給予開發者適合產業項目開發的土地政策、稅收政策和優惠的市政配套等相關政策,由產業地產商主持進行物流園區的道路、倉庫和其他物流基礎設施及基礎性裝備的建設和投資,然后以租賃、轉讓或合資、合作經營的方式進行物流園區相關設施的經營和管理。
5、綜合運作發展模式。
綜合運作發展模式是指對上述各種模式的混合運用。由于物流園區項目一般具有較大的建設規模和涉及經營范圍較廣的特點,既要求在土地、稅收等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也需要在投資方面能跟上開發建設的步伐,還要求具備園區的專業經營運作能力,因此,單純采用一種開發模式,往往很難達到使園區建設能順利推進的目的。
上海百弘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開發的物流管理系統軟件,為物流園區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及物流交易管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百弘軟件通過物流管理軟件幫助客戶節約物流成本、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電話:400-893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