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終將改造每一個行業,包括日用百貨流通行業,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現在唯一的問題是,何時何地,何種方式?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B2B電商平臺的突破口有兩個點:零售終端和流通環節。
——通過自營超市和便利店拿下終端,靠手中的訂單倒逼供貨商,這是一個思路。
——通過物流配送改造流通領域,幫供貨商切切實實降低供貨成本,幫終端提升訂貨體驗,從而強化供貨商和超市對平臺的黏性,最終切入到整個供應鏈環節,這也是一種思路。
日用百貨經銷商的物流之痛無需多言,小超市訂貨訂單分散,客單價上不來,一輛車裝半廂貨還得東城西村滿街竄,最后一算利潤扣掉燃油損耗人力也就沒剩下多少了,更不用說高昂的庫房和車輛投入。
為什么會痛?究其原因是“多對多”,多個超市對多個供貨商,關系一分散,成本就上來了體驗就下去了。
這時候,平臺整合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把供貨商的貨物和訂單整合起來,統倉統配,原先十個供貨商用一萬平米庫房20輛車的,現在平臺用八千平米庫房5輛車搞定,你好我好大家好。
日用百貨產業鏈每個環節都有各自的痛點,但物流的痛點最能發揮平臺整合的優勢。
B2B電商平臺從物流切入日用百貨B2B,優勢非常明顯:
首先是“基本無害”。其實很多經銷商做資源整合,但經銷商自己做不起來,因為怕被對方吃掉,但是由平臺介入就不一樣了,因為它是第三方的,只提供物流服務,該是誰的渠道還是誰的渠道,不動任何人的蛋糕。
其次是“適逢其會”。對于經銷商來說物流是個很尷尬的投入,作為支撐部門必不可少,但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成本部門。尤其是對于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生意人,如今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本來就沒多大沖勁,這幾年又遇到電商猛烈沖擊,可能就萌生了退意。怎么退?先把手頭的成本一項一項剝離掉,那首當其沖的就是物流了。既然如此,就把物流交給平臺,那不是多贏嗎?
第三是“鏈接重置”。這也是平臺進一步發展的切入點,值得細細說道。
傳統的供貨商和超市是強鏈接關系,從銷售到送貨收貨一條龍,這里根本沒有平臺什么事兒,除非平臺同時做自采自銷壟斷供貨渠道(那就不叫平臺了),否則無論是從服務質量還是親疏程度都沒有任何優勢。這就導致絕大多數日用百貨B2B平臺的一個巨大隱痛:用戶粘性不強,有補貼了來玩一把,沒補貼了走人。
事實上,這種強鏈接是多(超市)對多(供應商)的關系,本質上效率是相對粗放的,由于物流資源的空置和浪費,供貨成本在無形中被放大了。
這時候平臺切入物流,將超市和供貨商之間原先的“銷售-配送”鏈接打破,變成“(供貨商)銷售-(平臺)配送-(超市)收貨”的關系,同時將原先配送環節的“多對多”轉化成“多對一對多”的有序鏈接。這是超市、供貨商和平臺都能獲益的模式。
這樣一來,供貨商成本降低了,超市獲得了一日兩配甚至三配的高效服務,平臺也成功從入局,為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服務,以此聚集大量高粘性的超市終端用戶和平臺供貨商,正所謂“多贏”。
上海百弘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開發的物流管理系統軟件,為物流園區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及物流交易管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百弘軟件通過物流管理軟件幫助客戶節約物流成本、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電話:400-8939-255